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出版刊物 > 《云南社会科学》C刊

《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时间:2015/6/2 15:22:52|点击数:

  习近平“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思想探析

  胡健 清华大学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姐妹篇。习近平总书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重要思想,正是贯穿改革与法治姐妹篇的一条红线。这一重要思想早在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浙江工作期间就已经酝酿,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不断发展完善、日臻成熟。“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实践意义重大、理论基础坚实,是改革模式的一次重构,也经过了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和检验。为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下一步还需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主导作用、完善立法制度尤其是立法体制、发挥立法解释和特定授权的独特作用。

 

  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基本内涵、社会效用与影响因素

  田玉麒 吉林大学

  摘要: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是基于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现实情况提出的新型供给方式,它能够直接回应公共服务的复杂化需求,有效整合分散化、碎片化的供给状况,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也可以纾缓福利国家危机、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市场组织利润、塑造良好形象,提高社会组织地位、增强其制度化建设。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实现,受到利益关系、社会资本和协调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全国地市级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实证分析

  孙彩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目标。通过对全国317个地市级政府的四大类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分析,发现公共服务绩效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别公共服务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发展差异,公共服务与本项服务财政支出水平的关系。这些重要结果为进一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实际参考价值。

 

  地方政府能力视角下的低碳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马丽 中共中央党校

  摘要:低碳发展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区域之间的行动和成效的差别影响着我国低碳发展的总体水平。除了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等因素,地方政府能力从公共行政相关制度安排的角度对不同地区的低碳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其中,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和地方政府领导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两个要素。欠发达地区在低碳发展上缺乏动力,更多采取被动式的应对行为;地方政府领导个人能力对低碳发展的政策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切实推进低碳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加强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低碳发展方面的地方财政能力建设和领导能力建设。

 

  从历史视角看中印军事互信的构建

  刘秧 赵磊 四川大学

  摘要:随着中国全球利益的拓展,和平友好的中印关系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由于历史和现实问题的掣肘,而印度的安全观成为影响中印关系波动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客观分析影响印度安全观形成的历史因素,通过合理运用军事能力来构建互信互利的中印军事关系,对改善中印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政治哲学视域下对《礼记》“德本财末”思想的解读

  曾令巍 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礼记》中涉及儒家的“德本财末”思想,因其特有的政治关怀而存在一种隐性的设定:将这种关系定位于圣人或君主,这就为构建儒家政治哲学提供了可能。为此,以考辨“德”与“财”的关系为逻辑起点,通过对传统儒家义利之辨思维模式下“德本财末”思想的解读,尝试将这种思想与儒家政治哲学发生关联,意欲探究儒家构建“天下为公”的政治哲学何以可能。

 

  德国古典美学与德国历史主义理论的关联性

  杨一博 西南政法大学

  摘要:当代中国美学研究认为德国古典美学无法应对新时代提出的问题,批判其与现代性的理论失联。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介,可以发现德国古典美学以“历史与美学”为基础进行现代性理论转向。因此,超越文论范围探究德国古典美学与历史思维的关联,是德国古典美学研究的新路径,而与德国古典美学处于同一背景中的德国历史主义则提供了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对象。在对这一理论关联的探究中,不仅能挖掘德国古典美学新属性,亦可发现德国古典美学在跨学科和跨问题域中的理论特征和准则,对当下美学学科发展予以启示。

 

  从哲学中拯救历史

  ——论昆廷·斯金纳的历史语境主义

  罗雪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要:剑桥学派领军人物昆廷·斯金纳的历史语境主义的兴起,一方面来自于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历史方法的继承,具体地说是受到柯林武德、彼得·拉斯莱特、波考克和邓恩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来自于对传统思想史研究中哲学研究法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法以及英国传统历史研究中实证主义方法存在问题的批判。历史语境主义的主要特点有两个:由哲学阐释转向历史解读和由只关注经典文本转向关注经典产生的语境。历史语境主义存在的缺陷主要是方法自身存在缺乏超越性的问题以及方法导致的看不到政治思想连续性的问题。

 

  论国家诞生的自然法推动因

  王军伟 昆明理工大学

  杨晶 云南省社科院

  摘要:霍布斯的自然法是自然状态中的人为了自我保全而由理性发现的、人人本应遵守的规则。然而由于自然状态是人人为战的战争状态,因而自然状态并非一个安全的、可以让人放心守法的环境。在这种状态中自然法只能约束人的内在良心,而不能约束人的外在行为。为了使自然法能够约束人的外在行为,使自然法具有效力,就必须先确立一个保证其实施的公共权力,于是,由于自然法的无力呼唤利维坦的诞生,自然法因此间接地推动了国家的诞生。

 

  中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对粮食进出口的影响评析

  魏晓莎 吉林大学

  张佳睿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国家实行的以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为基础的价格支持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却使得中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并高于世界价格水平,国内外粮价倒挂的差距越来越大,严重侵蚀了中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陷入了农产品从国外大量进口,国内又大量收储的“怪圈”,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政府财政负担。如何消化仓储粮已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难题。随着国内外差价的持续扩大,价差驱动的农产品进口激增给相关产业带来严重冲击,为顺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中国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亟待调整。

 

  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建设

  李志博 河北大学

  米新丽 河北大学

  洪岚 北京物资学院

  摘要:2012年、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支持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环节,承担着全国70%农产品集散的重任。近年来出现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卖难买贵”、食品安全等问题形成的部分原因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的缺失。因此,应充分认识建设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必然性,深入分析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寻找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实现的有效路径。

 

  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的数据

  李 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王礼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郭海丽 长安大学

  摘要:选取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具有代表性的18家合作社,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生产特征及合作社服务及环境等方面,分析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文化程度、收入提高程度和家庭农业总收入、合作社的服务水平和合作社技术培训的次数与农户参与合作社的意愿有显著相关性。

 

  大湄公河次区域边界效应的实证研究

  ——以中泰、中越数据为例

  屠年松 熊玫 昆明理工大学

  摘要:分别选择中国 、泰国与越南各4个城市,组合成中泰与中越两个跨国城市组,构建两个国家的城市间相对价格波动率指数,在边界效应模型中控制异质效应对中泰和中越城市边界效应值进行测量,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的边界效应持续存在,并且在控制城市异质效应后,中国与这些国家间的边界效应大幅度下降。此外,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价格指数波动并不总是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关系,其原因是中国与GMS国家间的运输条件有限,商品往往需要向运输条件优越的地点集中再运往各个目的地。由此可见,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的贸易尚未充分发挥毗邻优势。

 

  农村企业实行智能化管理的瓶颈及突破之策

  张海燕 湖南科技大学

  摘要:农村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提高。智能管理作为现代智能技术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可以大幅度节约企业管理成本,而且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因此,以智能化管理推动农村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已成为提升农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当前农村企业实行智能化管理仍存在一系列瓶颈,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突破。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增、减持行为研究

  ——从职能分类的视角

  杨松令 杨晶晶 刘亭立 北京工业大学

  摘要:以2008~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变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将高管分为董事、监事、经理三个不同类别,并对持股增减后的市场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董事长和经理累计持股数量增加会导致公告日前的收益率降低,持股数量减少则会导致收益率增加。频繁出现的高管股权变动现象会导致市场背离其设立的初衷,从而降低公众的投资积极性;而从长远来看,这种股权变动极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必然会影响我国总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这些不利影响。

 

  微媒勃兴条件下国内产业集群升级优化研究

  张英华 杨林 天津财经大学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博客、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网络为主的微媒体正蓬勃兴起。借助微媒体,挖掘产业集群的营销潜力,推进产业集群由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下游营销和服务行业的转化,拓宽产业集群的价值链条,已成为产业集群升级优化的重要路径。

 

  定义、对象与案例:环境史基础问题再探讨

  周琼 云南大学

  摘要:在环境史定义及研究对象的探讨中长期观点纷异,定义应准确、客观、全面,需厘清自然界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既要摒弃人类中心观,又要摆脱自然中心论的影响,重新思考及界定环境的内涵及其组成要素,具有区域性思维及全球的视野及胸怀。环境史主要研究自然环境各生物及非生物要素之间发展、变迁及其相互影响的历史,研究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史(包括环境的改造史和重构史),研究环境变迁的因果史及规律史。因此,部分传统学科的定义就有了改善的必要,如灾害就应定义为给人类及其他生物、非生物体个体及其环境,以及各类个体构成的组织或繁殖、发展系统造成破坏性影响,或导致悲剧性后果的自然或人为事件。定义及研究对象内涵的拓展,对学界环境史专栏的宗旨及目的提出了新要求。

 

  水土资源维护的失范与文化矫正研究

  罗康隆 刘旭 麻春霞 吉首大学

  提要:不同文化规约下的人们都希望水土资源更适应他们的需要。因此,人类对水资源的维护其实在于实现人类自身的延续和发展,而优化水土资源的匹配使之适应于不同的利用需要,以及因地制宜地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价值,这是不同文化下各民族所期待的。但水土资源维护的目标与行为在各民族间出现偏离,进而会出现失范。这样的偏离与失范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失衡与生态危机。因此,对水土资源维护失范矫正的实质不是要另造水土资源,而仅是通过社会力量的努力保持水土资源固有结构的稳定,以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利用。

 

  替代性“女人交易”

  ——从访谈再论自梳女的身份选择与家庭结构

  张颖 广州大学

  陈瑜 华南师范大学

  侯丽娴 香港中文大学

  摘要:通过对十多位广州地区在世自梳女的访谈表明,以往对自梳女的研究还有没有关注到自梳女身份选择与传统父权婚姻文化之间复杂关系的局限。一方面,自梳女的身份选择仍是父权文化之下替代性的女人交易,这一交易从异性家庭之间变为原生家庭内部的交易,但另一方面,这一选择也同样是与父亲权力协商的结果。

 

  汉籍《玉匣记》“六壬时课”之纳西东巴文译本述要

  和继全 西南民族大学

  摘要:《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收有东巴文占卜典籍《时占之书》,其卦名、卦位、起卦法、卦义等与“六壬时课”类似,东巴文《时占之书》实为汉籍《玉匣记》“六壬时课”的东巴文译本,这是汉籍东巴文译本的首次发现,是纳西族东巴教吸收中原文化的直接证据。

 

  危机中的云南少数民族语言

  ——以云南文山谷拉乡布央语为例

  张林 华体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HUATIHUI SPORT

  摘要:语言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一样,是人类的重要遗产。运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濒危语言评估指标和语言活力估量表,对云南文山地区谷拉乡布央语的濒危程度和语言活力进行评估后发现,布央语目前已处于活力不足、明显濒危的状态。应尽量挖掘记录现有的一切语言资料,编写可供教学用的教科书、培养师资,在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双语教学,国家应出台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专门法律,把民族语言的使用和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我国税务司法专门化之路径取向

  ——兼论税务法院之设立

  李大庆 河北经贸大学

  侯卓 北京大学

  摘要:税务司法专门化从本质上看是现代司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回应日益增多的税务纠纷,有利于纠纷的解决,从而更好保护纳税人的权益。从宏观上看,这也是建构“科学的财税体制”的有机组成。《人民法院组织法》为税务司法专门化预留了制度空间,我国当前的税法教育渐趋发达,可以为税务司法专门化提供人才基础。而从比较法经验看,包括税务法院、税务法庭和税务法官三种模式。从现实条件出发,我国应首先培养专门的税务法官作为精干的业务骨干储备,同时考虑在上海自贸区内试点税务法庭模式,如果时机成熟可以铺开推广。现行制度资源中的税务行政复议制度,也应当加以完善,以作为有益补充。

 

  死缓适用的实然标准

  ——以213个刑事指导案例为基础的实证分析

  杨海强 华东政法大学

  成倩 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人民检察院

  摘要: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未规定死缓适用标准,“如果不是不许立即执行”的规定很模糊,理论界的研究也是莫衷一是。本文另辟蹊径,对213个刑事指导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从宽情节对死缓适用所产生的影响比从严情节要大。虽然法定从宽情节和酌定从宽情节都影响到了死缓的适用,但在审判适用中,前者不一定优先于后者。与反映被告人社会危害性的从宽情节相比,反映被告人人身危险性的从宽情节对死缓适用的促进作用更大。最终的研究表明司法实践中并未形成一个统一、明确的死缓适用标准。

 

  论我国刑事扣押制度的完善

  龙建明 凯里学院

  摘要:刑事扣押与公民财产权存在尖锐冲突,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扣押的制度设计仍存在明显不足,如对扣押定性偏颇、司法审查程序缺失、权利告知不明确、程序制裁措施乏力、救济方式不合理。为此,有必要对我国刑事扣押制度予以完善,将扣押纳入强制措施体系;对扣押设置司法审查程序;保障当事人在扣押中的知情权;明确设立非法扣押所获证据予以排除的制裁措施;允许受害人对刑事扣押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控告。

 

  “一带一路”建设和重构新南方丝绸之路

  语境中的宗教文化建设与调适

  纳文汇 云南省社科院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战略布局。而重构新南方丝绸之路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云南民族多样,宗教多元,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资源丰富,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民族文化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重构新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的保证。因此,一方面要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宗教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宗教和宗教文化要自我调适,主动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为 “一带一路”建设和重构新南方丝绸之路服务。

 

  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二重性

  陈占江 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差序格局是一个具有大传统和小传统双重意涵的概念。大传统与小传统在微妙而复杂的互动中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却又互不统摄、纠缠难清的关系,中国文化也因此成为一个相容相克、极具张力的二重性系统。中国文化的二重性主要体现为在大传统的道德理想与小传统的道德实践之间公与私、内与外、阴与阳的亲和却又紧张、暧昧而不明爽的特征。在百余年的反传统和现代化过程中,大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遭到工具理性的解构,而小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在权力与资本的共谋机制中被不断地再生产。小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深深地嵌入到中国现代性之中并成为中国现代性的萌发、生成和扩展的资源、规则和逻辑。基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现代转型陷入了公共性、公正性和真诚性等三重困境难以超越。

 

  从“天谴”到“科学”:灾难解释主题现代性嬗变刍议

  王咏 南京大学

  摘要:传统社会对自然灾难的解释大多是“天谴说”, 源于政权合法性的需要。现代社会关乎自然界灾难的解释从“天谴”转变为以自然科学原理作为第一解释要素。前现代社会的“天谴论”源于政权合法性的需要,而现代社会中,“天谴论”被“科学论”取代,主要是为了维护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自身的优先权。但需要反省唯“科学论”的负面效应,警惕“有组织不负责任”的短视与科学理性的自负,重视风险社会中活动者的责任,最后,要避免单一的灾难决定论,需要建设“人人有责”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明初朱元璋的游民治理与社会控制

  高金霞 山东大学

  刘涛 滨州学院

  摘要:明朝建立初期,土地荒芜、人口离散、社会动荡不安,一些失去土地的民人成为游民,时常在城市乡村纵游闲荡。他们或帮衬公门,设计害民;或沦为贼盗,扰害百姓,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危害。为了加强对社会的控制与管理,使民各守其业、各安本分,朱元璋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治理游民。对朱元璋游民治理政策的分析,不仅有利于了解朱元璋的社会治理思想,而且对深入探讨其与吏治的关系亦大有裨益。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才培养制度述论(1928-1949)

  刘承军 山东师范大学

  摘要:早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筹备期间,傅斯年就认识到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性;其后,更把培养青年人才作为所内重要的工作,并写入章程,从而奠定人才培养的制度基础。从进人惟才原则,至入所后严格管理,研究指导上实行“师徒制”,定期的讲论会,学术上的高标准要求,历史语言研究所形成了规范、完善的培养制度。其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影响深远,不仅为中国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和民族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且对当今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人才培养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时期中国史学“非中心观”述评

  邓欢 复旦大学

  摘要:当代史学观念的反省和全球化进程推动着“非中心观”这一历史观念和研究取向的产生。其通过对“中心观”的批判和摒弃以及对“中心”这一提法的质疑与否定,旨在树立“非中心”意识,培养多元化观点,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既重视历史发展的个性和特殊性,又兼顾其共性和普遍性,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新时期中国史学研究视野和方法的转变。但“非中心观”面临的实践及其理论本身的困境也值得反思。

 

  展示的秩序:现代博物馆空间的拜物幻象

  张霖源 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现代博物馆的诞生,不仅使藏品的所属性质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即由私人走向公众;与之伴随的是博物馆空间的视觉结构和权力关系也进行着调整,如藏品分类、空间布局、视觉功能等。作为现代性的文化景观,博物馆通过看与被看的辩证结构,进行知识生产和主体建构。美学作为一种去政治化的话语,它重新规定了物的可见性,以及主体对物的观看方式。于是,艺术变成了物的形式语言,准确地说是博物馆使物如此这般显现自身的原则。而物的艺术化既是现代博物馆的展示技术,也是其所要达成的一种非意识形态效果。在物的转变过程中,现代博物馆通过拜物幻象实践着价值的铭写,赋予其自明的艺术性。

 

  从“情感结构”到“阅读型构”: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文化转向

  曹成竹 山东大学

  摘要:威廉斯的“情感结构”和本尼特的“阅读型构”既是沟通文学和文化理论的桥梁,而且又都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彼此之间在历史的维度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互补性结构,集中地代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转向文化的理论拓展。从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的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紧密关联的必要性,为文化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论文化多样性与行为体多样性文化的和谐共生

  吴兴帜 云南民族大学

  摘要:文化多样性作为全球化时代的客观事实,因其内在的规律与逻辑,必然存在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共生性、互补性和矛盾性。在文化多样性的世界,不同行为体即多样性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恪守文化多样性的文化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兼容共生”,从文化持有者的“主位”立场出发,弱化文化间的矛盾,强化文化间的共生与互补,从而实现不同行为体之间的和谐共处。

来源/作者:期刊部/陈慧妮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