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访谈、整理:王海东)
张瑞臣研究员:哲学博士,《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
孟宪清研究员: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统编。在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重建现代实践哲学——兼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意义》、《解构及其超越——德里达哲学新探》,著有散文集和杂文集:《困苦人生》、《不死的精神》。
学者简介
王:好的。多谢孟老师和张老师给我们描绘了中国和云南哲学40年来的发展脉络、特色以及未来走向。
张:首先希望各级领导重视基础学科,尤其是哲学,这是一门爱智慧的学问,是各民族必不可少的精神内核,那么云南在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重视基础学科建设。其次是要加大经费投入,大力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才能出现本土哲学家。再次要走出去,云南哲学工作者不仅要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还要在国内国际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著作,扩大影响力。当然,关键的是学者们还要能够静得下心,守得住学术的园地,精心耕耘,结出硕果!
王:你对未来云南哲学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建议?
张:是的。老一辈做哲学的屈指可数只有张文勋、赵仲牧、韩敬、王展飞、苗启明和蓝华增等先生。
王:由于文革的影响,使得西南联大留下来的学者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或死或走或废,幸存者奇少,即便幸存,也几乎不搞哲学。
张:因此各高校科研单位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设,对基础学科尤其是哲学的经费投入、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的力度不大。加上过去交通不便,条件艰苦,云南学者外出参会、发表文章、出版专著较少,影响力难以波及全国。
王:是的。而且高层设计突出民族特色,云南的定位和特色在少数民族,即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区。所以咱们的少数民族哲学做的很有特色。
张瑞臣(简称“张”):云南哲学的发展整体情况跟全国哲学的发展脉络大体一致。但是由于云南地处边疆,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落后,因此与全国哲学相比,云南哲学的发展要滞后一些,成绩较差一些,影响力更小一些。
王:请张老师给我们描绘一下云南哲学这40年来的发展情况?
孟老师:概而言之,这40年我国哲学成就喜人,尤其是国家哲学或国家精神的形成为未来的哲学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文革前国家哲学建基于阶级斗争,改革开放后国家哲学建基于经济建设,现在国家哲学是确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这是国家精神的升华,有利于哲学的发展。这只是我个人粗浅的看法,若有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王:您不愧是研究马哲的专家,辩证法运用的灵活自如。
孟:未来中国哲学的发展既有可喜之处又有令人忧虑的地方。我国哲学研究继续专业化系统化,对话不断深入,成果会越来越丰富,但是由于哲学自身的特殊性,它需要自由而宽松的学术氛围,需要无功利的社会环境,需要哲人们的坚守与付出,而现实条件却又不尽人意。所以中国学术逐渐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形成自己的特色,获得国际的认可,是必然的,但也是艰难的。
王:这的确很难,而且要求很高,还容易贻笑大方。不过,这也是思想发展的一个必然环节,未来的哲学家所面对的问题必定是全球性的问题,提供的方案也是关乎全人类命运的。不知你如何看待中国哲学未来的走向?中国学派何以可能?
孟:做比较哲学很难,不仅要深入了解所比较的对象,还要系统学习各自相关的文化历史传统,找准切入点,还要阐释相通性以及比较的意义与价值。
王:现在比较哲学成了一个热门的分支学科。但是也出了一些问题,我国很多学者用西方的哲学理论和方法来阐释“中国哲学”,甚至有削足适履的现象,这恐怕对中国哲学是一种伤害。请问您如何才能做好比较哲学?
孟老师:是的,中西马融会贯通也有不少人在尝试。我也在试图打通中西马。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贯通也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个领域还出了一些优秀的学者像张世英、张祥龙、张汝伦和倪梁康等等。
王:目前国内哲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那就是中西融汇,而且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孟老师:是。这是一次规模最大的对话活动,不少中国哲学家也开始走向世界,成为具有一定世界影响的哲学家。
王:刚刚结束的世界哲学大会对我国哲学界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世界哲学大会,也是我国哲学界进入世界视域的一次机会。
孟:马哲也有很多中译本,尤其是西马最为突出。当然中国哲学被翻译成外文的也有不少,在世界上我国哲学当中恰恰是中国哲学的研究水准受到较高认可。这些年来,我国哲学界还出现了一种比较好的现象那就是一些领域的专家逐渐与世界各国的哲学家进行对话,深入探讨问题,相互交流、访问、研讨的势头越来越好。
王:是呀!我们读的很多外国哲学的著作,都是许多优秀的哲学工作者耗费了许多心力翻译过来的。许多外国哲学家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那、斯宾诺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杜威和福柯等等都有中译文集或全集。
孟:整体而言,中西马都进入了一个翻译、整理和研究的学术化时期。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是摆脱了苏联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西学东渐这热潮又掀了起来,大量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引进西方的方法。可以说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一直持续到现在,成果很丰富,泽被后世。
王:所以王元化先生呼吁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但是也少有这样的著作。哲学进入了一个学术化的发展阶段,那么这一阶段主要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孟:是的很遗憾,八九之后,我国学术包括哲学,有了显著的转折,从此转向了学术研究,缺少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
王:这正是复兴期中国学术的魅力所在,各个学科都有创新,都有建树,充满着探索精神,闪耀着思想的火花。遗憾的是持续的时间有点短,昙花一现。
孟:那时的哲学界也是如此,学者们满怀激情和希望,但过于浪漫和天真,有思想但缺乏系统而严谨的学术。当然也产生了朱光潜、宗白华、贺麟和李泽厚等一批优秀的学者。
王:是的。80年代的思想启蒙者多为文革后的大学生,不畏权威敢于创新,有责任敢于担当,有情怀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开创了一个学术思想的春天。
孟:当然,我们也得同情的理解,那个时期的中哲、西哲和马哲几乎都没有产生重量级的著作,也没有出现大师级的哲学家。主要是因为政治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苏联哲学的影响,斯大林哲学的痕迹较为明显,所以划时代的作品几乎没有。但是他们为80年代的思想热、学术热和启蒙奠定了基础,为当代中国的思想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王:不过遗憾的是,那个时期的哲学著作流传下来的特别少。您看复兴重建时期的哲学有什么样的特色呢?
孟: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纷纷恢复哲学工作,建机构兴办哲学教育,创办哲学刊物,出版哲学著作,到处充满了活力,人人满怀希望。
王: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各行各业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令人激动兴奋。到处都充满了活力与希望。那个时候的哲学界是什么样的情况?
孟:你说的对,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学术问题,我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将之科学而严谨地讲清楚。若有不对之处也请学界同仁海涵。改革开放初期,不仅是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复兴,文化教育和学术也迎来了春天,恢复高考,解放思想,学术工作逐渐复兴。没几年我也考上了大学,开启了一生的学术梦想。
王:请您分别就这三方面的内容和三个时期,给我们做一个“航拍”式的讲解吧!
孟:简单而言,可以分为复兴重建期,快速发展期和对话融会三个时期。
王:如果将这40年的哲学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的话,您觉得该如何分?
孟:你说的没错,我还做了好些年的统编,所有的稿子都得看,因此对我国当前哲学的状况比较了解。
王:主要指的是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哲学。我们一般从内容而言主要指的是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您不仅在做哲学研究工作,还身兼《哲学研究》的编辑,想必对全国哲学的发展状况相当了解。
孟宪清(简称“孟”):你所讲的这个哲学所指为何?
王海东(简称“王”):孟老师,张老师您们好!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华体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HUATIHUI SPORT官网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时刻,举办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想请二位谈谈这40年来,我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先请孟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全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孟宪清研究员
编者按: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充分展示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华体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HUATIHUI SPORT官网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哲学和云南哲学的发展脉络、取得的成绩及未来走向等问题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孟宪清研究员与云南大学张瑞臣研究员。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哲学的发展历程访谈录